攻克各类施工难题加速盾构产业化
“地面变形、设备失效、方向失准是盾构机施工面临的三大国际公认难题,我们不但攻克了,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洪开荣说,“我们是隧道专业施工队伍,要敢为人先,勇于实践,必须做隧道行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面临带压进仓作业、盾构前方障碍物的探测与处理等五项世界性难题,盾构推向江中时,曾遇到沉船、炮弹等物体,严重阻碍了盾构前行。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研究处理科研小组,对盾构进行全程监控,采用磁感应探测、高磁力吸引等先进探测方法,为盾构前行扫除障碍。
洪开荣介绍:“‘急转弯’施工是越江隧道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极易造成盾构卡壳、管片破损错位、管片漏水等,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隧道变形、坍塌。”在武汉地铁越江隧道施工中,科研人员不但发明了盾构姿态预测纠偏技术,解决了失准难题,而且创造性地让“盾头”和“盾尾”分离,通过精确计算,严控盾构姿态、减小推力和掘进速度,使盾构成功通过了大曲线弯道。
广(州)深(圳)(香)港铁路客专狮子洋隧道是隧道施工从穿江向越洋时代延伸的标志性工程。洪开荣任项目经理,带领科研人员对盾构刀盘刀具、推进和驱动等子系统进行改进,使得各系统故障率显著降低,逐一攻克了600米江底裂隙发育段等12项重大危险源,破解了盾构“江底掘进、相向掘进、地中对接”难题,为我国建设类似长大水下与海底隧道建设提供了具体参数和借鉴。
洪开荣介绍:“我国地质复杂多变,因此,我们掌握的盾构机类型丰富,实践性强,这是我们与国际同行相比具有的优势。”TBM是适应于复杂地质特长山岭隧道施工,实验室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开发研制出超越国际同类产品的TBM成套装备。
在有着“解陇中之渴”之称的甘肃引洮供水隧洞施工中,国家重点实验室量体裁衣对“洋盾构”的刀盘和盾体进行设计与改造,施工连创新高,并以1868米的掘进记录刷新TBM世界记录。
中铁隧道集团不仅在盾构科技创新中创造新记录,而且在十余年实践中攻克了一个个盾构施工难题,成为盾构施工国家规范的实践者和制定者。洪开荣主持、参与编写的《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等已成为国家标准。
穿江越洋水下隧道发展方兴未艾
“平步跨高山,谈笑越江海。”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洪开荣认为,数百年来遇水架桥的思维正在被打破,从大江大河甚至海底下面穿越已不再是梦想。
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城市空间非常有限,而隧道出入口占地少、不扰民,优势很大。因此,向地下和水下空间开发将是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岛与岛之间、岛与大陆之间、海峡之间的海底隧道连接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例如研究论证中的琼州海峡隧道、渤海海峡和台湾海峡,属于世界级工程,关系到物资运输储备、国家发展战略和领土安全,适合采用超级盾构、TBM与钻爆法联合施工。施工智能化、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都需要继续加快发展和提高。
业内专家指出,江河海洋地下工程空间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建筑业新的发展亮点。
目前,中铁隧道集团拥有盾构机60余台,多次成功穿越长江、黄河和珠江等大江大河,攻克了海底花岗岩极度软弱不均地层、高水压进仓作业、长距离掘进对接等世界级难题,不断刷新国内甚至世界记录。他们不但总结出适宜水下大直径盾构施工计算模型,前瞻性地进行盾构前沿科技研究,而且引领我国隧道施工进入穿江越洋时代,走在了国际盾构科技及产业化前沿。
“人在地上走,车在地下行。江河湖海任我游,岛峡相连新大陆。这是中隧人的梦想,也是隧道科技未来使命之所在。”洪开荣自豪地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
2025CICEE长沙工程机械展专题
bauma CHINA 2024上海宝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