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富代表:
把打造自主高端装备上升为国家战略
“高端装备制造,往大了说,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安全;往小里讲,关系到很多产业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十年来,中国机械工业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装备制造强国;而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梦想,必须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和推进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高端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意义,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王金富代表告诉记者:“在鉴定一个国家的机械工业是否强大时,人们都比较在乎几个方面的表现——是否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具备较强的重大装备技术能力,是否具有较高的高端装备占有率,其主流技术装备品种质量是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实际上,就是要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得如何。”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拉动内需和多项鼓励政策的驱动下,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在规模上实现了强劲增长。”王金富代表表示:“但是,中国自主品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普遍不强,中低端产能过剩、竞争尤为激烈,很多产业的高端环节都被外资品牌牢牢掌控;同时,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长期以来一直被外资品牌‘卡着脖子’。”
王金富代表认为,过去几年中,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鼓励下,很多企业都对发展高端装备业寄予了较高的热情,无论是在主机层面还是在零部件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即我国的机械装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大,对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来说,我们还面临诸多的挑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工业化初期的需求爆发式增长期即将过去。去年以来,国内机械工业需求增长呈现出放缓趋势,这是我国工业化进程深化的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随着各行各业更追求科学发展,对装备水平、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王金富代表说:“与此同时,相对于国际上低迷的经济局势,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比较强劲,这就使发达国家企业加大了到中国与我争抢高端装备市场的力度。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赖以成长的市场,正面临国外厂商更为激烈的挤占。”
王金富代表表示,在新的经济局势面前,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要坚定信心,继续加强在技术提升、品质优化方面的努力,持续打造中国自己的高端装备制造品牌。同时他也希望,国家能为尚在发展初期的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更多的鼓励、支持与帮助,将打造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它们在与外资品牌的较量中获得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晏平代表:
内燃机业呼吁更多重视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基础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发展。”对于这个敏感话题,全国人大代表、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认为这根本不是难解的课题。
从内燃机行业来看,他说,只要集中力量将内燃机产业作为重要的行业,统一进行规划和管理,把内燃机产品的转型升级作为国家战略,就能相对快速的促使这一个产业由大变强。
他认为,在装备制造领域,内燃机是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内燃机行业的发展理应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但是,事实正好相反,我国每年年产内燃机8000多台,内燃机行业却一直没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来进行规划,发展起来举步维艰。
晏平坦言,在内燃机行业,虽然国内企业在很多领域可以跟国外进行抗衡,但是真正的核心零部件,比如电控、喷射系统,基本还是由外国垄断。
晏平认为,对于内燃机这样一个高技术门槛的行业,技术人才的储备非常重要,需要国家力量的支持。一个企业要攻克某个核心零部件,虽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困难的是,攻坚涉及到的众多相关领域,单个企业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整合,必须得到国家的扶持。
尽管如此,晏平仍以一贯地自信表明,核心零部件这一难关的攻克不是问题。他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作了一个生动的解释,“举全国之力,我们的卫星可以上天、我们的很多尖端技术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关键要看政府相关部门是否能组织各领域的力量、花大力气下决心全效发展。”
而且,他认为,解决内燃机行业核心零部件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可以说,内燃机核心零部件的对外依赖性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如果现在不做,不马上做,将永远受制于人,“挣钱多不是主要问题,民族工业的安全问题才是关键,话语权不能一直在别人手里。”
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也要求我们要拥有自己核心的技术和产品,这也是晏平一直强调的原则。他说:“这些年来,我们让外国人赚走的钱太多了,就像微笑曲线,作为两头的生产、销售是没有多少钱可赚的,中间的研发才是最赚钱的。但是恰恰这一块,我们被外国企业掐住了脖子!”
晏平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对行业肯定是有影响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可以帮助国内企业戒骄戒躁,玉柴集团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1000亿元目标,这个数字在实践中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转型升级成就明显、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企业效益增加明显,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
2025CICEE长沙工程机械展专题
bauma CHINA 2024上海宝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