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最大(官方)网站

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您当前的位置: 永利最大(官方)网站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中信重工快步迈向世界级重型装备制造企业
tcsti.cn   2012-05-02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在2011年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重机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河南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依然保持快速发展,多项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打破国外垄断,备受业界瞩目。  2011年这家企业实现销售 ...

  在2011年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重机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河南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依然保持快速发展,多项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打破国外垄断,备受业界瞩目。

  2011年这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尤其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这155亿元中新产品的贡献率高达72%;目前手握订单超过200亿元。而不到10年前,这还是一家在生死边缘徘徊的老国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如今已经成为拥有核心竞争力、正在迈向世界级重型装备企业的行业骄子。

  依托创新起死回生

  中信重工前身是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93年整体资产划拨中信集团公司。在2003年之前,这还是一家持续亏损、已经步入破产边缘的企业。

  从2004年开始,中信重工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进行战略结构调整,实施“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客户、高端市场”战略。公司副总王继生说,中信重工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技术创新在支撑企业走出困难,加快突围,提高竞争力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信重工活性石灰技术的成功推广,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我国是钢铁大国但并非钢铁强国,一个重要原因,是炼钢的纯度欠佳,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活性石灰的技术障碍。通过持续创新,中信重工研发出日产750吨至1200吨产能的大型活性石灰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其技术水平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冶炼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在节能减排方面也产生了明显效益。据介绍,以一条750T/D的生产线为例,可节约标煤5198吨/年、电能124万千瓦时/年、废料15万吨/年。同时活性石灰用于炼钢可降低多种消耗,缩短冶炼时间等,用于炼钢每年节电4100万千瓦时,用于氧化铝等行业每年节电2500万千瓦时。

  以创新引领市场创造需求

  依靠创新,中信重工从破产边缘重回市场前沿,也让这家企业树立了新的目标,以技术为先导,引领市场,创造需求。在为下游行业提供设备的同时,瞄准行业技术障碍不断进行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引领了行业发展。

  2011年,中信重工科研项目《水泥低温余热利用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获得首届“节能及绿色工业科研成果奖”唯一一等奖。作为我国节能减排领域代表性成果的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已经在国内广为推广,也成为该公司以技术创新创造市场需求的成功典范。以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为例,配套建设一套9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每年可发电6480万KWH,相当于少烧2.5万吨标准煤/年,减少排放6.5万多吨二氧化碳/年。同时,水泥线废气排放温度由原来的250℃降至低于90℃左右,大大降低了废气对环境的热污染。

  以技术为先导,为这家企业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2011年12月,由中信重工承担的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低热值褐煤提质新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通过专家验收,年产50万吨的示范性生产线也已建成。

  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谓一场能源技术革命。开发利用褐煤,被列入国家能源战略发展规划。褐煤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但由于湿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燃点、热值低等缺点,一直被弃用。中信重工成功研制的我国首台、世界最大的大型成套国产化褐煤热压成型提质技术及装备,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通过褐煤提质技术,可以使低热值竭煤热值提高2000大卡/公斤,使褐煤变成方便运输的优质能源,开拓了褐煤利用的新途径。

  从设备供应商转向新型服务商

  2011年10月,中信重工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的18500吨油压机与750吨/米操作机联动,成功锻造438吨钢锭大型支承辊,把中国大型自由锻件的锻造能力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样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中信重工不在少数,但技术创新对这家企业最大的收获,是成功引领了企业的转型发展:从供应单机到供应成套设备,从设备供应商到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走上了“核心制造+成套服务”的发展新路,为客户提供工业项目最优解决方案,满足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公司董事长任沁新认为,企业要创新,必须靠“三力”。一是市场的拉力,不紧盯市场就没有生存空间;二是要有政府的推力,凡是进入的领域必须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策的推力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推广空间;三是要靠企业的内生动力,靠企业的定位、发展方向、战略选择。这三者的结合才能使企业在创新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来源:新华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tcsti.cn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关闭

最大188BET体育(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登录入口-最新版(已更新) 188BET权威足球(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登录入口-最新版(已更新) 188BET最新知名盘口(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登录入口-最新版(已更新) 188BET最新网(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登录入口-最新版(已更新) 真钱网上博鱼直播(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登录入口-最新版(已更新) 腾曜集团十大网(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登录入口-最新版(已更新) 真人十大PM娱乐城网(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登录入口-最新版(已更新) 永利外围最新(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登录入口-最新版(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