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10年是关键期
根据道格拉斯(DW)世界深水市场报告,预计2012-2016年,世界深水投资支出将高速增长,总支出达到2050亿美元,较前一个周期增长90%。海工装备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十分看好。
兴业证券船舶制造分析师吴华表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是未来10年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重点,海上风能、海水淡化等技术装备前景较好。“十一五”期间,全球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年市场规模约500亿—600亿美元,中国油气开发装备年销售额约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7%。
据记者了解,韩国从20 世纪80 年代涉足海洋工程领域,20世纪90 年代开始加大对海洋工程市场的培育,几家大型船厂在海洋石油平台、FPSO 等方面均具备了较强的制造能力。早在2002 年,韩国造船业就提出将韩国高附加值船比例从13%提高到35%,海工发展对产业升级起到巨大作用。
新加坡是传统的修船大国,自从转型进入海洋工程领域,一直专注钻井平台建造。20世纪70年代通过吸引外资建厂,开展技术合作,吸收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20世纪80年代远东莱文斯和钻井平台设计商Friede & Goldma合作研发自升式钻井平台Monarch,标志着新加坡海洋工程从制造向设计研发转移。
2000年以来,新加坡船厂开始自主研发,进一步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升级。从1998 年到2010 年,新加坡海洋工程业营业收入从9.5 亿美元增加到80.8 亿美元,增长了7.5 倍,占海洋工业总收入比重也从24.6%提高到60%。
赵泽华介绍说,新加坡企业除了继续加强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海工装备修理改装的优势外,还积极进军钻井船领域,如今年2月6日,胜利海事通过在巴西的船厂获得巴西船东1艘钻井船订单。
相比之下,我国的海工装备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
业内认为,在《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
2025CICEE长沙工程机械展专题
bauma CHINA 2024上海宝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