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与差异
应该说,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产业的同质化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中低端产能的严重过剩正在不断消耗着产业的效率,而简单的扩张行为似乎并没有停顿的迹象。2004年,中船集团在上海临港基地巨资投建了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而仅仅四年后,同样的项目又被移植到广州。但不知两个项目中有什么样的必然性和内在联系。而中船广州项目目前的几近停滞,已经使人发出了这是否是一种变相“圈地运动”的质疑声。
当然,同样的市场也有着不一样的境遇。当龙穴船厂苦于得不到订单的同时,一些生产特种船的民营船企却有做不完的订单。而在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虎看来,只要你有内功,外面的冷热对你并不能产生影响。在他看来,企业并不需要太多客户,但重要的是把每一个客户维护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而正是这种“专、精、特”的经营理念,使敏嘉公司今年不仅承担了国家机床重大专项的工作,在市场表现上同样可圈可点。广州白云电器以错位竞争等一整套经营思路,在同质化的领域做出了差异化的业绩。
政府的力量
从自然条件上分析,广州或许并不一定适合发展重化的装备制造产业。有专家指出,广州应结合自身的人力资源、市场以及信息通达等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但较之于装备制造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而言,自然条件的缺陷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装备制造基地的原因,用“十城一面”来形容应该不会太过分。
广州是一个寸土寸金之地。当下,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在这里几乎没机会落地,无论项目是否具备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中船的低速柴油机项目的占地面积为7500亩;广州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修造基地占地面积约为1186亩。那么,在付出了如此之大的资源量后,广州到底从这些项目中收获到了些什么呢?现实是,在近年来项目引进过程中的较为强烈的国企情结,并没有使区域内收获更多的回报。
应该说,相对于许多内地的地方政府而言,广州各级政府在那些外地入驻企业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因为他们不排外,也很少上门具体“指导工作”,而且,会将当地的优惠政策让这些企业共同分享。政府的服务意识与内地相比的确高出一个层次。据悉,今年广州市政府将拿出4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的各种创新活动,其中,20亿元将用于装备制造产业。如此的支持力度在地方政府中也许并不多见。而从中传递出一个信息,政府开始关注企业内涵的丰富,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对公共技术平台的扶持和搭建上。当然,如果在公共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能让市场发挥提高“能见度”的作用,而不是过度依赖行政权力的话,那么,广州应该有机会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过程中,提供更多些的经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
2025CICEE长沙工程机械展专题
bauma CHINA 2024上海宝马工程..